金沙娱乐 威尼斯人 太阳城

“世金沙娱乐- 威尼斯人- 太阳城 -澳门在线娱乐城界在香气中扩大”:香料与近代早期的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5-08-20 09:33:47  浏览:

  金沙娱乐,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娱乐城app,金沙娱乐城,金沙赌场网站,金沙博彩,金沙集团官网,金沙赌场网站,金沙官网,金沙app,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官网,威尼斯人博彩,威尼斯人app,威尼斯人平台,澳门威尼斯人官网,威尼斯人网址,威尼斯人赌场,太阳城,太阳城娱乐,太阳城app,太阳城app下载,太阳城集团,太阳城赌场,太阳城网络赌博平台,太阳城集团官网,太阳城网站注册,太阳城注册网址,澳门赌场app,澳门赌场官网,澳门赌场在线容、药用等多方面用途。本文所谈香料主要指胡椒、丁香、肉桂、肉豆蔻等植物的干制品。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香料是人们身边的寻常之物。然而,在过往的数千年文明史中,

  对于欧亚大陆上的大多数人来说,香料却是昂贵而神秘的奢侈品。在近代,香料的诱惑曾经驱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进行血腥的殖民争夺,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香料是近代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可以说“世界在香气中扩大”,而在此过程 中香料也完成了自身的全球扩散。

  近代以前,受自然地理环境制约,胡椒、丁香、肉豆蔻等天然香料多产自东南亚、南亚地区,无法在其他地区生产,因此必须依赖贸易流通到其他地区。从遥远的东方到欧亚大陆的西端这段漫长而艰险的路程中,香料被层层转手,也被层层加价,辗转到达西欧市场上的香料价格惊人,贵比黄金。

  中世纪的西欧人并不清楚香料的来源,再加上中间商的有意误导,以至于香料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13世纪时人们相信,肉桂、姜和其他香料来自天堂,顺尼罗河漂向下游。渔民在河中撒网捕捞这些芳香的物产”。香料的贵重和神秘使其深受教会喜爱,在教堂和宗教仪式中也广泛使用香料。

  稀有而神秘的香料是社会上层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成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以黑胡椒为例,黑胡椒是富贵人家的必备之物,人们对黑胡椒珍藏密敛。对当时的王公贵族来说,没有胡椒,食物就失去了美味。“1439年时,一磅胡椒大约相当于英格兰人两天以上的工资。那时胡椒可以兑换金银,也实际用于支付工资和货款。”那时候有句谚语叫作“贵如胡椒”,而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则被称为“胡椒袋子”。传言当时的人们在称量胡椒时要使用药剂师才用的天平,还得关紧门窗,以防昂贵的香料被风吹走。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椒已不再由少数人独享,但它仍是高价产品。

  中世纪后期西欧暴发了黑死病,流行达三个世纪之久,导致欧洲人口锐减,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欧洲大地,惶惑不安的人群求助于宗教,也求助于香料。有经历瘟疫的幸存者声称,当牛津街头死尸遍地时,他是靠用香料研磨的粉末活下来的。人们对香料趋之若鹜,这进一步缔造了香料神话。

  后世有学者研究认为,欧洲最初的瘟疫恰恰是由穿越亚洲返回意大利的香料商船带来的。

  小小香料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此名声显赫,香料贸易如此有利可图,西欧人却只能望香兴叹,只因当时香料贸易路线掌握在中间商之手。在中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阿拉伯人控制了香料贸易的东段路线,经过地中海到达西欧的航线则控制在意大利人手中。

  但形势在1453年前后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奥斯曼人攻陷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存在了千余年的帝国灰飞烟灭,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桥梁落入奥斯曼人之手。

  按照传统观点,奥斯曼帝国阻隔了欧亚之间的陆上连接,使得到达西欧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一飞冲天,此为“商业危机”。但据一些史学研究看来,尽管奥斯曼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威尼斯也仍然与奥斯曼进行了长达一两百年的争夺。即使在新航路开辟后,东地中海的航线也依旧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无论如何,西欧的香料市场是大受影响了。又因为香料贸易太有利可图,中间商不惜掺假,以至于葡萄牙接收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掺假香料,这深深地刺激了葡萄牙人。

  在威尼斯与奥斯曼为争夺东地中海贸易权而进行厮杀时,葡萄牙这个西欧地区不起眼的小国已经整装待发,着手探索绕过地中海到达东方的新航路。从1440年开始,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不断南下,探索未知区域。在持续几十年的探险过程中,他们逐渐摸清了非洲西海岸的情况,并掠劫非洲黑人,开启了罪恶的黑奴贸易时代。

  带着对东方财富和香料的向往,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接受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的委任,率领三艘帆船扬帆西进,意图自西向东到达香料产地。哥伦布首航的船只携带了胡椒,以便登陆后可以让当地土著快速告知哪里可以找到胡椒。

  哥伦布一行在美洲找到了一种辣味植物,他们将它当作印度胡椒,并带回了欧洲。实际上他们发现的是美洲红辣椒,这一小小植物日后风靡世界。以后的几十年间探险者持续深入美洲大陆,虽然没有发现预想中的胡椒等香料,但大量黄金、白银的发现足以弥补这一不足,由此殖民者开启了对美洲疯狂掠夺的时代。

  与哥伦布相比,葡萄牙人开拓的东向航线在寻找香料上更为成功。1498年5月,经过长达两年的航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卡利库特港,这是中世纪以来欧洲船只首次出现在印度洋。半个多世纪以前明朝的远洋船队也曾浩浩荡荡航行于印度洋之上,并到达这里,船队的领袖郑和在最后一次远航时客死于此。东西方的两大船队跨越了时空,在这里产生了历史的交会。与郑和的船队不同,达·伽马的船队为财富和征服而来。返航时的船队满载香料和宝石,价值相当于整个船队远航费用的60倍。香料贸易新的大门终于被西欧人打开了。

  葡萄牙的丰厚收益深深刺激到了西班牙国王。西班牙不甘落后,委派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为西班牙寻找一条向西到达亚洲的航线—1522年,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并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他们带回了

  381袋丁香和20多吨其他香料,这足以支付船队航行的费用。但代价同样“可观”:在近三年的航行里5艘船折损了4艘,出发时的200多名船员只有18名生还,麦哲伦本人则在干预菲律宾人的内讧时被杀。当时在 港口的一位目睹者在谈到返航的船时这样说道:“船身上的洞多得像筛孔一样,那18名疲惫的船员就像力气耗尽的马匹。”如同矗立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的麦哲伦纪念碑对麦哲伦的双面评价一样,小小香料撬动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也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了两面性的影响。全球海路大通,近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启动,欧洲人眼中的世界越来越大。但这一过程伴随着腥风血雨,殖民扩张与新航路开辟同步推进,将东方强行纳入殖民体系,给香料天堂带来深重苦难,其余毒影响至今。

  到达亚洲后不久,欧洲人便将对东方的向往、敬畏转化为血腥的征服与掠夺。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作为大航海的先行者,率先确立了霸权。荷兰、英国、法国紧随其后,在世界范围内上演血与火的征服。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荷兰、英国很快后来居上。葡萄牙一直致力于掩盖香料群岛(即摩鹿加群岛)的秘密,新航线作为国家级的机密,严禁泄露,违者受到严厉处罚。但

  1595年一个荷兰人林索登发表的旅行日记泄露了葡萄牙人的秘密。此人曾作为葡属果阿大主教的仆人在印度生活了七年,在东方期间他有意识地搜集各类信息。荷兰船队依靠此指引,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到达了东方,并获利丰厚。此后的荷兰船只不断进入东方,并凭借自己的工业和军事优势逐渐排挤了葡萄牙人,控制了香料群岛。

  1624年他们侵占了中国台湾,1641年他们夺取了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贸易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为了战胜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曾与英国联手。而一旦打败对手,

  短暂的同盟关系也很快走向对立。此后的历史就是英国、荷兰在东方长达两百年的角逐史。双方几乎同时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最初就是为了香料贸易,这也就意味着双方的争夺是有组织、有规模的竞争。尽管东印度地区地域辽阔,但是能够牟取暴利的香料种类主要

  英、荷两国公司对印度尼西亚香料贸易所有权的争夺逐渐转化为对印尼殖民地统治权的争夺。双方在两百年的争斗中有合作妥协,但更多的时候是冲突。冲突的典型事件之一便是发生在安汶岛的屠杀。安汶岛是香料群岛的一部分。

  1623年,当时的荷兰驻安汶岛总督怀疑英国商人勾结日本雇佣兵作乱,便下令逮捕了10名英国人,这10人中包括英国驻安汶岛的主代理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当地的高层。荷兰人对这批英国人施以残酷的水刑,英国人实在无法忍受痛苦而招供。随后10名日本人、1名葡萄牙人亦于同年2月以共谋推翻安汶岛荷兰人的罪名被处决,史称“安汶惨案”。惨案的发生使得英国人被迫离开香料群岛。17

  世纪时双方为了贸易进行了三次战争。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中,英国胜利,战后签署的条约中规定,荷兰要赔偿安汶死难者的亲属。可见“安汶惨案”成为英荷之间难以化解的冤仇。

  海上优势。但是在东方双方还是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和利益置换。最终,荷兰确立了在印尼的殖民宗主国地位,英国则确立了自己在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的统治。二度远征的达

  ·伽马在印度洋洗劫了一艘自麦加朝圣归来的商船,并焚烧船只,船上两三百名乘客包括女性、儿童都被烧死。这一暴行暴露了殖民者的真实嘴脸,使得近代的香料之路一开始就浸染着鲜血。17

  世纪是荷兰人的黄金时代,“海上马车夫”在全球奔走,让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荷兰本土。对香料群 岛的殖民对荷兰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香料助推了荷兰人的辉煌,《香料传奇》中记载:“在整个17世纪丁香和肉豆蔻的涨价幅度是百分之两千,这种暴利使荷兰人的黄金时代更显辉煌,使大批中产市民得以支 付高雅漂亮的住房和摆设。”为了保证巨额利润,荷兰人严格控制香料的产量与供应,每当产量发生波动时,总会有大量香料被人为

  销毁。“仅在1735年,在阿姆斯特丹一地就焚烧了125万磅肉豆蔻。一位目击者曾见篝火之旺使流出的香料 油把旁观者的鞋都浸湿了。一位观者从火中取了一把肉豆蔻便被处以绞刑。”荷兰人甚至砍掉了数以万计的香料树木,并将香料生产集中于某几处岛屿,任何人向非荷兰人购买香

  料,被抓住都将处以死刑。荷兰人控制下的岛屿居民遭受着与美洲种植园中的奴隶一样残酷的压榨,反抗就会遭到无情的。《胡椒的全球史》曾记载,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的总督科恩1621年就杀害了13000名居民。当一些地区的土著被赶尽杀绝后,荷兰人就从其他地区输入劳力。要塞堡垒内的大炮日夜监视着香料供应地。所有的肉豆蔻收获之后都要用石灰水进行处理,使其不能在其他地区播种。在英国人控制的区域,当地民众状况一样恶劣。英国人与地方首领交易

  ,敲定需交出的胡椒数量。未能达成配额的家庭会受到严厉的处罚。“16岁以上的未婚男子,必须种植已婚男性半数的胡椒……工作量多到难以承受,因此许多单身男性因为不愿面对娶妻后种植量增加一倍的可怕负担,宁愿离开村子。”英国人对香料的索取,使得居民疏于种粮,在饥饿的边缘徘徊。“缺米缺到当地前所未有的程度,迫使人们离开居所,徒步六七日,至内陆购买家人所需粮食。许多人长达数月除树根树叶外无物可吃,所经历的苦况几乎难以用笔墨形容。”香料意味着暴利,为此殖民者想方设法垄断贸易,并不惜使用暴力,达

  ·伽马屠杀阿拉伯人、印度人,荷兰人屠杀印尼人,而殖民者之间也进行着血腥的厮杀, 将香料天堂变成了杀戮之地。

  流动大航海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海路贸易仍在继续,新兴的太平洋、大西洋贸易方兴未艾,香料贸易的路线、主要运转国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包括香料在内的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使世界经

  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性市场逐渐形成。香料贸易的新世界就在眼前,但阿拉伯和其他民

  族已在此经营许久,当时欧洲生产的产品相比于东方产品质量差并且价格高,葡萄牙本地也并没有什么东方感兴趣的自然资源。为了打开并控制东方的香料贸易,葡萄牙人利用从美洲源源不断输入的金银,仰仗炮舰之利,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战略要地,包括好望角、莫桑比克、印度果阿、马六甲,从而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年葡萄牙窃据澳门,在东亚太平洋贸易中钉下了一颗钉子。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主要的香料消费市场,葡萄牙在东方的贸易主要围绕这两个地区展开,从而构建起了一个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涉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全球贸易网络。以金银和武装殖民为基础,葡萄牙进行着世界贸易的辗转腾挪,以获取最大利润。

  每一年葡萄牙的船队携带着白银等物品越过好望角,跨越印度洋到达印度,换取棉布、香料,在东南亚,用棉布换取香料之后就启程去往澳门,再用香料换取中国的丝绸等商品。每年夏季他们乘着西南季风去往日本,用丝绸换取日本的白银,数月后乘东北季风返航澳门,再在澳门停留数月,满载货物归航,途中再把丁香卖到印度

  。在横跨三个大洋的区域性贸易中,都有香料的身影,输入欧洲的香料持续增长,借助新航线到达欧洲的香料价格大大降低。在哥伦布远航之后的一百年间,香料贸易差不多翻了一番,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

  多万人口的小国构建起了最早的香料帝国,其活动遍及三大洋,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香料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但因其发展后劲不足,很快被荷兰、英国取而代之。1619年,荷兰建立了巴达维亚(今印尼首都雅加达)这个重要的贸易基地,并以此为基地向香料群岛扩张,这里后来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东方的中心。伴随香料贸易而起的东印度公司成为新兴的近代化组织,对于推动资本主义商业变化、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英荷的香料贸易是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加强版本,血腥的殖民扩张与商业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暴力与暴利的交织,推动着包括香料在内的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也使得殖民地充满血与泪。

  在数百年的角逐中,包括香料在内的各类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推动了全球化,香料植物也参与了

  “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了自己的全球性迁徙。最先促进香料植物迁徙的仍然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二者致力于将亚洲香料移植到美洲,但在香料移植过程中起更大作用的是法国人和英国人。

  18世纪50年代独臂法国人普瓦夫尔所在的船只航行到了摩鹿加群岛,他们意欲盗取香料植株,但没有成功,荷兰人防范得太严密了。最终他们只在葡萄牙属地帝汶岛获取了少量的肉豆蔻植株,并将其运至法属殖民地毛里求斯培植。可惜培育失败,所有的植株都死亡了。法国人不甘心失败,于1767

  年卷土重来。这一次普瓦夫尔雇用了两名可靠的印度水手,并与当地人秘密发生了接触。出于对荷兰人统治的不满,当地居民愿意为他们弄来香料植株。法国人收获颇丰,获得了数万株肉豆蔻幼苗和数百株丁香幼苗。第二次培育取得 了成功,1776年法国人在毛里求斯收获了第一批丁香,两年后肉豆蔻也丰收了。法国人助推了香料的扩散,但因种种因素,香料收益不佳,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仍要每年进口大量丁香。18世纪末,锡兰(今斯里兰卡)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肉桂从此 地被移植到其他地区。在拿破仑战争前后,英国人曾两度占领摩鹿加群岛,并将香料移植至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和新加坡。

  1843年,肉豆蔻登陆加勒比海的格林纳达群岛,移植十分成功,以至于今天格林纳达成为肉豆蔻的主要生产国,其国旗上都有肉豆蔻标志。格林纳达国旗

  香料移植的成功、产量的增加、产地的扩大使得原本主要产于一隅之地的稀有植物在全球扩散,逐渐成为人们身边的普通商品。香料贸易在印度洋上也发生了逆转,印尼后来成了丁香的纯进口国。

  昂贵而神秘的香料曾在中世纪缔造了“香料神话”,当香料走向全球化之后,其吸引力开始衰退,香料神话逐渐终结。

  16世纪的地理学著作中的世界地图,使得传说中的香料产地有了具体真实的位置,香料的神秘性不复存在,持续的殖民扩张与商业贸易又使得香料渐渐地像普通大宗货物一样被运回欧洲,香料由奢侈品变为大众化商品。如前文所述,香料植株和种子从亚洲被带往其他地区培植并取得成功,香料逐渐成为人们身边的普通植物。

  来自新大陆的辣椒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这种植物味道比胡椒更强烈,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辣椒取代了以往胡椒的地位。土豆、南瓜、西红柿让厨师在没有香料的情况下依然能调动人们的食欲。

  当法国人在香料群岛周围徘徊谋划盗取香料时,一些新的产品如烟草、咖啡、糖、茶等已经开始盛行,它们逐渐消减人们对香料的狂热之情。香料贸易的辉煌过去了,香料不再是殖民者在亚洲主要的摇钱树。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人对香料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使用大量

  香料的中世纪菜肴越来越不受人们的青睐。17世纪时有人专门对 使用大量香料入菜的现象进行了讽刺。近代以来的西欧越来越追求 食物的原味,“白菜汤就应该是白菜的味道,同样,韭葱应该是韭葱味,芜菁应该是芜菁味”。蔬菜的比重上升,这使得香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殖民扩张带来东西方关系的逆转,香料越来越被与东方的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被打上了颓败、堕落等

  标签。17—18世纪荷兰和英国是欧洲香料贸易的主导者,但同样是荷兰人和英国人指责香料具有腐蚀作用,带有异域气息,为此不惜香料消费。“这一时期,许多到国外旅行的英国人在游记中抱怨外国食物令人讨厌的香料味道。”至此香料的贵重和神秘二重属性已完全消失,它不再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人们也不再为它寻找新航路,进行血腥厮杀,香料开始回归到寻常地位。

  香料是中世纪的奢侈品,并缔造了香料神话。香料的诱惑曾驱使欧洲人启动大航海,并催生了近代全

  球贸易,世界开始走向一体化。香料见证了一个个殖民帝国的兴衰,也见证了香料之地的苦难。可以说近代世界是在香气中扩大的,香料也借此完成了自身的全球性扩散。香料的神话终结了,但香料的历史还在继续书写……